本章介绍to()函数的多种用法。
描述:
从指定位置开始取序列的部分成员组成新序列。
语法:
| A.to(a) | 从序列A中获取前a个成员所构成的序列。当a小于0时会取从第A.len()+1+a个起到第A.len()个成员所构成的序列。 | 
| A.to(a,b) | 从序列A中获取第a个起到第b个成员所构成的序列。当a省略时,默认为1;当b省略时,默认为A.len(),注意此时逗号不能省略。a大于b时表示由后至前,此时获得序列中成员的顺序也是逆序的。 | 
备注:
从序列A中获取第a个起到第b个成员所构成的序列。当a省略时,默认为1;当b省略时,默认为A.len()。
参数:
| A | 序列。 | 
| a | 开始整数。 | 
| b | 结束整数。 | 
序列
示例:
| [1,5,2,6,8].to(2,3) | 返回序列[5,2]。 | 
| [1,5,2,6,8].to(3,2) | 返回序列[2,5]。 | 
| [1,5,2,6,8].to(2) | 返回序列[1,5]。 | 
| [1,5,2,6,8].to(-2) | 返回序列[6,8]。 | 
相关概念:
描述:
生成一组数列。
语法:
| to(a,b) | 生成由a和b之间的连续整数组成的数列。 | 
| to(n) | 生成由1到n的连续自然数组成的数列。 | 
备注:
生成由a和b或者由1到n的连续整数组成的数列。
参数:
| a | 开始整数。 | 
| b | 结束整数。 | 
| n | n>0。 | 
选项:
| @s | 从a开始生成连续的b个整数组成的序列,b如果小于0,则逐1递减往前生成。 | 
返回值:
连续的整数数列
示例:
| 
 | A | 
 | 
| 1 | =to(3,7) | [3,4,5,6,7] | 
| 2 | =to(5,3) | [5,4,3] | 
| 3 | =to(-2,3) | [-2,-1,0,1,2,3] | 
| 4 | =to(3,-2) | [3,2,1,0,-1,-2] | 
| 5 | =to@s(3,4) | [3,4,5,6] | 
| 6 | =to@s(3,-2) | [3,2] | 
| 7 | =to(10) | [1,2,3,4,5,6,7,8,9,10] | 
相关概念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