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章介绍inv()函数的多种用法。
描述:
调整序列次序。
语法:
A.inv(p)
备注:
p作为序列A的排名,按照p重新调整序列A的次序,返回调整后的A。
如果p有重复成员或者成员个数和A不同,或者p的成员值超出了A的成员序号,会返回null;函数不处理并列排名的情况。
参数:
| p | 数列,是A的排名,因此成员个数和A的成员数一致,且是单n数列 (n表示A的序列长度)。 | 
| A | 序列或排列。 | 
返回值:
示例:
| 
 | A | 
 | 
| 1 | [b,c,a,d] | 
 | 
| 2 | =A1.inv([2,3,1,4]) | [a,b,c,d] | 
| 3 | [b,a,a,c] | 
 | 
| 4 | =A3.inv([2,1,1,3]) | [a,b,c,null] | 
相关概念:
描述:
计算一个数列在另一个数列中的排名。
语法:
备注:
参数:
| p | 数列。 | 
| k | 整数,k 缺省为 p的数列长度。 | 
返回值:
1到k在数列p中的排名
示例:
| 
 | A | 
 | 
| 1 | =[1,3,5,7] | 
 | 
| 2 | =A1.inv(4) | 1、2、3、4这四个数中,1和3在序列A1中的序号是1和2,2和4在序列A1中不存在,因此序号是0,最后返回[1,0,2,0]。 | 
相关概念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