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join()

阅读(1241) 标签: fjoin,

本章节介绍fjoin()函数的用法。

P.fjoin ()

描述:

  针对序表/排列做外键关联计算。

语法

P.fjoin(w:T,x:F,…;…)

备注:

针对序表/排列P的每一行计算w,再针对w计算x作为新字段F,结果返回PF组成的新序表;

Tw的别名,可在x中引用;x~时表示wF若在P中已存在则重新赋值。

w参数中可以通过外键来关联主子表。

参数:

P

序表/排列。

w

计算表达式,w除支持常规表达式写法以外,还支持以下两种用法:

1K=w,赋值形式,KP中的字段,w中可使用集算器函数。

2(Ki=wi,…,w)组合使用Ki=wi此处w是逻辑表达式,w中可引用Ki

T

w的别名,可省略。

x

计算表达式,可省略。

F

x的字段名,可省略。

返回值:

序表

选项:

@i

wnullfalse时删除当前行。

@m

并行计算。

 

示例:

使用K=w表达式:

 

A

 

1

=connect("demo").query("SELECT top 20 CID,NAME,POPULATION,STATEID FROM CITIES")

2

=connect("demo").query("SELECT top 20 * FROM STATECAPITAL").keys(STATEID)

返回主键为STATEID的序表:

3

=A1.fjoin(STATEID=A2.find(STATEID))

使用k=w表达式,通过A1的外键STATEID来关联表A2,结果A1的外键赋值为A2的指引记录,外键对应不上时返回null

使用@i选项:

 

A

 

1

=connect("demo").query("SELECT top 20 CID,NAME,POPULATION,STATEID FROM CITIES")

返回序表:

2

=A1.fjoin@i(CID<5)

使用@i选项,计算A1序表中CID小于5的记录,计算结果为nullfalse时删除整条记录:

 

3

=connect("demo").query("SELECT top 20 * FROM STATECAPITAL").keys(STATEID)

4

=A1.fjoin@i(STATEID=A3.find(STATEID))

使用@i选项,通过A1的外键STATEID来关联表A3,外键对应不上时删除整条记录:

使用(Ki=wi,…,w)表达式:

 

A

 

1

=demo.query("select EID,NAME,DEPT from employee")

返回序表:

2

=6.new(~:ID,~*~:Num).keys(ID)

生成以ID为键的序表:

3

=create(name,gender).record(["Rebecca","F","Ashley","F","Matthew","M"]).keys(name)

生成以name为键的序表:

4

=A1.fjoin@i((EID=A2.find(EID),NAME=A3.find(NAME),EID!=null&&NAME!=null))

A1通过外键字段EIDA2关联,通过外键字段NAMEA3关联;将A1的外键EID切换为A2的指引记录,外键NAME切换为A3的指引记录,然后删除键值对应不上的记录:

5

=A1.fjoin@i((EID=A2.pfind(EID),NAME=A3.pfind(NAME),EID!=null&&NAME!=null))

A1通过外键字段EIDA2关联,通过外键字段NAMEA3关联;将A1的外键EID赋值为对应A2的键值所在的序号,外键NAME赋值为对应A3的键值所在的序号,然后删除对应不上的记录:

其他用法:

 

A

 

1

=demo.query("select EID,NAME,DEPT,GENDER,BIRTHDAY from employee")

返回employee表数据:

2

=A1.fjoin(age(BIRTHDAY):age,age>50:ifRetire)

先计算A1表中每个员工的年龄,然后在计算年龄是否大于50岁,age为年龄计算结果的别名,最后将年龄是否大于50岁的计算结果作为新字段加到序表A1中,新字段名为ifRetire

3

=A1.fjoin(age(BIRTHDAY),~:AGE)

x中使用~表示w本身,即AGE列为age(BIRTHDAY)的计算结果:

 

 

A

 

1

=demo.query("select EID,NAME,DEPT,GENDER,BIRTHDAY from employee")

返回序表:

2

=A1.fjoin(if(GENDER=="F","female","male"):GENDER,GENDER)

w使用赋值形式,当GENDER的值为F时返回为female,否则返回为male由于w的别名GENDER在序列中已存在,所以不生成新的列而是对A1序列中的GENDER重新赋值:

 

cs.fjoin ()

描述:

游标中附加外键关联计算动作后返回原游标

语法

cs.fjoin(w:T,x:F,…;…)

备注:

游标cs附加计算,对cs的每一行先计算w,再计算xx作为新字段F的值拼接到cs中,返回原游标cs

Tw的别名,可在x中引用;x~时表示wF若在cs中已存在则重新赋值。

w参数中可以通过外键来关联主子表。

该函数属于延迟计算函数。

参数:

cs

游标。

w

计算表达式,w除支持常规表达式写法以外,还支持以下两种用法:

1K=w,赋值形式,Kcs中的字段,w中可使用集算器函数。

2(Ki=wi,…,w)组合使用Ki=wi此处w是逻辑表达式,w中可引用Ki

T

w的别名,可省略。

x

计算表达式,可省略。

F

x的字段名,可省略。

返回值:

游标

选项:

@i

wnullfalse时删除当前行。

示例:

使用K=w表达式:

 

A

 

1

=connect("demo").cursor("SELECT top 20 CID,NAME,POPULATION,STATEID FROM CITIES")

返回游标:

2

=connect("demo").query("SELECT top 20 * FROM STATECAPITAL").keys(STATEID)

返回主键为STATEID的序表:

3

=A1.fjoin(STATEID=A2.find(STATEID))

游标A1附加计算,使用k=w表达式,通过A1的外键STATEID来关联表A2,将A1的外键赋值为A2的指引记录,外键对应不上时返回null,返回A1游标, A1游标执行计算后数据内容如下:

 

使用@i选项:

 

A

 

1

=connect("demo").cursor("SELECT top 20 CID,NAME,POPULATION,STATEID FROM CITIES")

返回游标,内容如下:

2

=connect("demo").query("SELECT top 20 * FROM STATECAPITAL").keys(STATEID)

4

=A1.fjoin@i(STATEID=A2.find(STATEID))

游标A1附加计算,使用@i选项,通过A1的外键STATEID来关联表A2,外键对应不上时删除整条记录,返回A1游标, A1游标执行计算后数据内容如下:

使用(Ki=wi,…,w)表达式:

 

A

 

1

=demo.cursor("select EID,NAME,DEPT from employee")

返回游标,内容如下:

2

=6.new(~:ID,~*~:Num).keys(ID)

生成以ID为键的序表:

3

=create(name,gender).record(["Rebecca","F","Ashley","F","Matthew","M"]).keys(name)

生成以name为键的序表:

4

=A1.fjoin@i((EID=A2.find(EID),NAME=A3.find(NAME),EID!=null&&NAME!=null))

游标A1附加计算,A1通过外键字段EIDA2关联,通过外键字段NAMEA3关联;将A1的外键EID切换为A2的指引记录,外键NAME切换为A3的指引记录,然后删除键值对应不上的记录,返回A1游标, A1游标执行计算后数据内容如下:

5

=demo.cursor("select EID,NAME,DEPT from employee")

A1

6

=A5.fjoin@i((EID=A2.pfind(EID),NAME=A3.pfind(NAME),EID!=null&&NAME!=null))

游标A5附加计算,A5通过外键字段EIDA2关联,通过外键字段NAMEA3关联;将A5的外键EID赋值为对应A2的键值所在的序号,外键NAME赋值为对应A3的键值所在的序号,然后删除对应不上的记录,返回A5游标, A5游标执行计算后数据内容如下:。

其他用法:

 

A

 

1

=demo.cursor("select EID,NAME,DEPT,GENDER,BIRTHDAY from employee")

返回游标,employee表数据如下:

2

=A1.fjoin(age(BIRTHDAY):age,age>50:ifRetire)

游标A1附加计算,先计算A1表中每个员工的年龄,然后在计算年龄是否大于50岁,age为年龄计算结果的别名,最后将年龄是否大于50岁的计算结果作为新字段加到游标中,新字段名为ifRetire,返回A1游标, A1游标执行计算后数据内容如下:

3

=A1.fjoin(age(BIRTHDAY),~:AGE)

游标A1附加计算,x中使用~表示w本身,即AGE列为age(BIRTHDAY)的计算结果,返回A1游标, A1游标执行计算后数据内容如下:

 

 

A

 

1

=demo.cursor("select EID,NAME,DEPT,GENDER,BIRTHDAY from employee")

返回游标,数据内容如下:

2

=A1.fjoin(if(GENDER=="F","female","male"):GENDER,GENDER)

游标A1附加计算,w使用赋值形式,当GENDER的值为F时返回为female,否则返回为male

由于w的别名GENDER在序列中已存在,所以不生成新的列而是对A1中的GENDER重新赋值,返回A1游标, A1游标执行计算后数据内容如下:

 

 

A

 

1

=connect("demo").cursor("SELECT top 20 CID,NAME,POPULATION,STATEID FROM CITIES")

返回游标,内容如下:

2

=A1.fjoin@i(CID<5)

游标A1附加计算,使用@i选项,计算A1CID小于5的记录,计算结果为nullfalse时删除整条记录,返回A1游标, A1游标执行计算后数据内容如下:

 

 

ch.fjoin ()

描述:

管道中附加外键关联计算动作后返回原管道。

语法

ch.fjoin(w:T,x:F,…;…)

备注:

管道ch附加计算,对ch的每一行先计算w,再计算xx作为新字段F的值拼接到ch,返回原管道ch

Tw的别名,可在x中引用;x~时表示wF若在ch中已存在则重新赋值。

w参数中可以通过外键来关联主子表。

该函数属于附加计算动作。

参数:

ch

管道。

w

计算表达式,w除支持常规表达式写法以外,还支持以下两种用法:

1K=w,赋值形式,Kch中的字段,w中可使用集算器函数。

2(Ki=wi,…,w)组合使用Ki=wi此处w是逻辑表达式,w中可引用Ki

T

w的别名,可省略。

x

计算表达式,可省略。

F

x的字段名,可省略。

返回值:

管道

选项:

@i

wnullfalse时删除当前行。

示例:

使用K=w表达式:

 

A

 

1

=connect("demo").cursor("SELECT top 20 CID,NAME,POPULATION,STATEID FROM CITIES")

返回游标,内容如下:

2

=channel()

创建管道。

3

=A1.push(A2)

A1的数据推送到管道,此时数据不会立即被推送到管道。

4

=connect("demo").query("SELECT top 20 * FROM STATECAPITAL").keys(STATEID)

返回主键为STATEID的序表:

5

=A2.fjoin(STATEID=A4.find(STATEID))

管道A2附加计算,使用k=w表达式,通过A2管道的外键STATEID来关联表A4,将A2的外键赋值为A4的指引记录,外键对应不上时返回null,返回原管道。

6

=A2.fetch()

A2管道执行结果集函数,保留管道当前数据。

7

=A1.fetch()

A1游标执行取数动作,此时数据才会被推送到管道,然后管道执行计算并记录结果。

8

=A2.result()

获取管道A2的计算结果:

使用@i选项:

 

A

 

1

=connect("demo").cursor("SELECT top 20 CID,NAME,POPULATION,STATEID FROM CITIES")

返回游标,内容如下:

2

=channel()

创建管道。

3

=A1.push(A2)

A1的数据推送到管道,此时数据不会立即被推送到管道。

4

=connect("demo").query("SELECT top 20 * FROM STATECAPITAL").keys(STATEID)

返回主键为STATEID的序表:

5

=A2.fjoin@i(STATEID=A4.find(STATEID))

管道A2附加计算,使用@i选项,通过A1的外键STATEID来关联表A2,外键对应不上时删除整条记录,A8中可查看计算结果。

6

=A2.fetch()

A2管道执行结果集函数,返回原管道。

7

=A1.fetch()

A1游标执行取数动作,此时数据才会被推送到管道,然后管道执行计算并记录结果。

8

=A2.result()

获取管道A2的计算结果:

使用(Ki=wi,…,w)表达式:

 

A

 

1

=demo.cursor("select EID,NAME,DEPT,GENDER,BIRTHDAY from employee")

返回游标,内容如下:

2

=channel()

创建管道。

3

=channel()

创建管道。

4

=A1.push(A2,A3)

A1的数据推送到管道A2A3,此时数据不会立即被推送到管道。

5

=6.new(~:ID,~*~:Num).keys(ID)

生成以ID为键的序表:

6

=create(name,gender).record(["Rebecca","F","Ashley","F","Matthew","M"]).keys(name)

生成以name为键的序表:

7

=A2.fjoin@i((EID=A5.find(EID),NAME=A6.find(NAME),EID!=null&&NAME!=null))

管道A2附加计算, A2通过外键字段EIDA5关联,通过外键字段NAMEA6关联;将A2的外键EID切换为A5的指引记录,外键NAME切换为A6的指引记录,然后删除键值对应不上的记录,返回原管道。

8

=A2.fetch()

A2管道执行结果集函数,保留管道当前数据

9

=A3.fjoin@i((EID=A5.pfind(EID),NAME=A6.pfind(NAME),EID!=null&&NAME!=null))

管道A3附加计算, A3通过外键字段EIDA5关联,通过外键字段NAMEA6关联;将A3的外键EID赋值为对应A5的键值所在的序号,外键NAME赋值为对应A6的键值所在的序号,然后删除对应不上的记录,在A13中可查看计算结果。

10

=A3.fetch()

A3管道执行结果集函数,保留管道当前数据。

11

=A1.fetch()

A1游标执行取数动作,此时数据才会被推送到管道,然后管道执行计算并记录结果。

12

=A2.result()

获取管道A2的计算结果:

13

=A3.result()

获取管道A3的计算结果:

其他用法:

 

A

 

1

=demo.cursor("select EID,NAME,DEPT,GENDER,BIRTHDAY from employee")

返回游标,employee表数据如下:

2

=channel()

创建管道。

3

=channel()

创建管道。

4

=A1.push(A2,A3)

A1的数据推送到管道,此时数据不会立即被推送到管道。

5

=A2.fjoin(age(BIRTHDAY):age,age>50:ifRetire)

管道A2附加计算,先计算表中每个员工的年龄,然后再计算年龄是否大于50岁,age为年龄计算结果的别名,最后将年龄是否大于50岁的计算结果作为新字段合并到管道A2中,新字段名为ifRetire,返回原管道A2

6

=A2.fetch()

A2管道执行结果集函数,保留管道当前数据。

7

=A3.fjoin(age(BIRTHDAY),~:AGE)

管道A3附加计算,x中使用~表示w本身,即AGE列为age(BIRTHDAY)的计算结果,返回原管道A3

8

=A3.fetch()

A3管道执行结果集函数,保留管道当前数据。

9

=A1.fetch()

A1游标执行取数动作,此时数据才会被推送到管道,然后管道执行计算并记录结果。

10

=A2.result()

获取管道A2的计算结果:

11

=A3.result()

获取管道A3的计算结果:

 

 

A

 

1

=demo.cursor("select EID,NAME,DEPT,GENDER,BIRTHDAY from employee")

返回游标,数据内容如下:

2

=channel()

创建管道。

3

=A1.push(A2)

A1的数据推送到管道,此时数据不会立即被推送到管道。

4

=A2.fjoin(if(GENDER=="F","female","male"):GENDER,GENDER)

管道A2附加计算,w使用赋值形式,当GENDER的值为“F”时返回为female,否则返回为male,由于w的别名GENDER在管道中已存在,所以不生成新的列而是对管道中的GENDER重新赋值,返回原管道。

5

=A2.fetch()

A2管道执行结果集函数,保留管道当前数据。

6

=A1.fetch()

A1游标执行取数动作,此时数据才会被推送到管道,然后管道执行计算并记录结果。

7

=A2.result()

获取管道A2的计算结果:

 

 

A

 

1

=connect("demo").cursor("SELECT top 20 CID,NAME,POPULATION,STATEID FROM CITIES")

返回游标,内容如下:

2

=channel()

创建管道。

3

=A1.push(A2)

A1的数据推送到管道,此时数据不会立即被推送到管道。

4

=A2.fjoin@i(CID<5)

管道A2附加计算,使用@i选项,计算管道中CID小于5的记录,计算结果为nullfalse时删除整条记录,返回原管道。

5

=A2.fetch()

A2管道执行结果集函数,保留管道当前数据。

6

=A1.fetch()

A1游标执行取数动作,此时数据才会被推送到管道,然后管道执行计算并记录结果。

7

=A2.result()

获取管道A2的计算结果:

T.fjoin ()

描述:

虚表定义外键关联计算后返回新虚表。

语法

T.fjoin(w:Ti,x:F,…;…)

备注:

虚表T定义计算,对T的每一行计算w,再针xx作为新字段F的值拼接到T,返回新虚表;

Tiw的别名,可在x中引用;x~时表示wF若在T中已存在则重新赋值。

w参数中可以通过外键来关联主子表。

参数:

T

虚表。

w

计算表达式,w除支持常规表达式写法以外,还支持以下两种用法:

1K=w,赋值形式,KT中的字段,w中可使用集算器函数;

2(Ki=wi,…,w)组合使用Ki=wi此处w是逻辑表达式,w中可引用Ki 

Ti

w的别名,可省略。

x

计算表达式,可省略。

F

x的字段名,可省略。

返回值:

虚表

选项:

@i

wnullfalse时删除当前行。

示例:

使用K=w表达式:

 

A

 

1

=create(file).record(["cities-x.ctx"])

组表cities-x.ctx内容如下:

2

=pseudo(A1)

由组表产生虚表。

3

=connect("demo").query("SELECT top 20 * FROM STATECAPITAL").keys(STATEID)

返回主键为STATEID的序表:

4

=A2.fjoin(STATEID=A3.find(STATEID))

虚表A2定义计算,使用k=w表达式,通过虚表的外键STATEID来关联表A3,将虚表的外键赋值为A3的指引记录,外键对应不上时返回null,结果返回新虚表。

5

=A4.import()

读取A4虚表中的数据,此时A2虚表执行A4中定义的计算操作,返回内容如下:

使用@i选项:

 

A

 

1

=create(file).record(["cities-x.ctx"])

组表cities-x.ctx内容如下:

2

=pseudo(A1)

由组表产生虚表。

3

=connect("demo").query("SELECT top 20 * FROM STATECAPITAL").keys(STATEID)

返回主键为STATEID的序表:

4

=A2.fjoin@i(STATEID=A3.find(STATEID))

虚表A2定义计算,使用@i选项,通过虚表的外键STATEID来关联表A3,外键对应不上时删除整条记录,结果返回新虚表。

5

=A4.cursor().fetch()

读取A4虚表中的数据,此时A2虚表执行A4中定义的计算操作,返回内容如下:

使用(Ki=wi,…,w)表达式:

 

A

 

1

=create(file).record(["emp-fj.ctx"])

组表emp-fj.ctx内容如下:

2

=pseudo(A1)

由组表产生虚表。

3

=6.new(~:ID,~*~:Num).keys(ID)

生成以ID为键的序表:

4

=create(name,gender).record(["Rebecca","F","Ashley","F","Matthew","M"]).keys(name)

生成以name为键的序表

5

=A2.fjoin@i((EID=A3.find(EID),NAME=A4.find(NAME),EID!=null&&NAME!=null))

虚表A2定义计算,虚表A2定义计算,虚表通过外键字段EIDA3关联,通过外键字段NAMEA4关联;将虚表的外键EID切换为A3的指引记录,外键NAME切换为A4的指引记录,然后删除键值对应不上的记录,结果返回新虚表。

6

=A5.cursor().fetch()

读取A5虚表中的数据,此时A2虚表执行A5中定义的计算操作,返回内容如下:

7

=A2.fjoin@i((EID=A3.pfind(EID),NAME=A4.pfind(NAME),EID!=null&&NAME!=null))

虚表A2定义计算,虚表通过外键字段EIDA3关联,通过外键字段NAMEA4关联;将虚表的外键EID赋值为对应A3的键值所在的序号,外键NAME赋值为对应A4的键值所在的序号,然后删除对应不上的记录,结果返回新虚表。

8

=A7.import()

读取A7虚表中的数据,此时A2虚表执行A7中定义的计算操作,返回内容如下:

其他用法:

 

A

 

1

=create(file).record(["emp-fj2.ctx"])

组表emp-fj2.ctx内容如下:

2

=pseudo(A1)

由组表产生虚表。

3

=A2.fjoin(age(BIRTHDAY):age,age>50:ifRetire)

虚表A2定义计算,先计算虚表中每个员工的年龄,然后在计算年龄是否大于50岁,age为年龄计算结果的别名,最后将年龄是否大于50岁的计算结果作为新字段加到虚表中,新字段名为ifRetire,结果返回新虚表。

4

=A3.cursor().fetch()

读取A3虚表中的数据,此时A2虚表执行A3中定义的计算操作,返回内容如下:

5

=A2.fjoin(age(BIRTHDAY),~:AGE)

虚表A2定义计算,x中使用~表示w本身,即AGE列为age(BIRTHDAY)的计算结果,结果返回新虚表。

6

=A5.import()

读取A5虚表中的数据,此时A2虚表执行A5中定义的计算操作,返回内容如下:

 

 

A

 

1

=create(file).record(["emp-fj2.ctx"])

组表emp-fj2.ctx内容如下:

2

=pseudo(A1)

由组表产生虚表。

3

=A2.fjoin(if(GENDER=="F","female","male"):GENDER,GENDER)

虚表A2定义计算,w使用赋值形式,当GENDER的值为F时返回为female,否则返回为male,由于w的别名GENDER在序列中已存在,所以不生成新的列而是对虚表中的GENDER重新赋值,结果返回新虚表。

4

=A3.import()

读取A3虚表中的数据,此时A2虚表执行A3中定义的计算操作,返回内容如下:

 

 

A

 

1

=create(file).record(["cities-x.ctx"])

组表cities-x.ctx内容如下:

2

=pseudo(A1)

由组表产生虚表。

3

=A2.fjoin@i(CID<5)

虚表A2定义计算,使用@i选项,计算虚表中CID小于5的记录,计算结果为nullfalse时删除整条记录, 结果返回新虚表。

4

=A3.import()

读取A3虚表中的数据,此时A2虚表执行A3中定义的计算操作,返回内容如下: